![]() |
米芾(1051-1107)字元章,號襄陽漫士、海岳外史,為北宋四大家之一,以其狂放不羈的書風獨樹一幟。其行書《紫金帖》,更是展現了他精妙的筆法和獨特的審美,是學習書法藝術的絕佳範本。本文將深入賞析《紫金帖》領略米芾筆墨世界的精髓。
米芾性格豪放不羈,人稱「米顛」,其書法亦如其人,縱橫揮灑,不拘一格。他主張「集古字」,博採眾長,融會貫通,形成獨特的「米字」風格。米芾的書法,尤以行書最為著名,筆法跳躍,墨色濃淡變化豐富,充滿了動感和生命力,是「尚意」書風的代表人物。
《紫金帖》又名《鄉石帖》,《紫金帖》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,此帖記錄了他與著名文人蘇轼的友誼,展現了他對書法的熱愛與對生活的感悟。米芾在此帖中提到自己新得一方紫金硯,並表達了對書法創作的熱情和快樂。
此帖用筆精妙,起筆多以側鋒切入,行筆迅疾,轉折處則圓轉流暢,展現出行雲流水般的動感。其線條或粗或細,或濃或淡,變化豐富,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美。章法上,字與字之間、行與行之間,既有連綿呼應,又有獨立之姿,疏密有致,錯落有致,展現了米芾高超的藝術造詣。
在《紫金帖》中,米芾描述了他對新得的紫金硯台的興奮和喜愛,以及與好友蘇東坡之間的情誼。具體情景包括:
- 新得紫金硯:米芾在帖中提到自己新得到一方紫金硯,並表示因對這塊硯台的喜愛而連續書寫了數日,表達了他對書法創作的熱情。
- 蘇東坡借硯:米芾提到蘇東坡曾借走他的紫金硯,並且在臨終前希望將其作為陪葬品。這一情節反映了兩人深厚的友誼以及對文房四寶的珍視。
- 對硯台的珍惜:米芾在帖中表達了不願意讓這塊傳世之物與人的遺體同埋的想法,顯示出他對藝術品與生命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。
![]() |
米芾《鄉石帖》又名《紫金帖》,尺寸28.2釐米×30.5釐米,台北故宮博物院藏。 |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,又名《鄉石帖》,目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。此帖創作於米芾50歲時,是他的一則隨筆,記錄了他對新得紫金硯的喜悅和書法創作的熱情。
筆法分析:《紫金帖》用筆多變,正側鋒並用,提按頓挫明顯,展現了豐富的線條變化。起筆常以側鋒取勢,迅疾入筆,力透紙背,展現出果斷爽利的氣勢。行筆過程中,筆鋒或提或按,或輕或重,線條粗細變化自然,富於節奏感。轉折處則圓轉流暢,不見圭角,使線條之間氣脈貫通,渾然一體。
![]() |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【圖1】新得紫金右军
|
例如,「紫」字的首筆撇畫,即以側鋒切入,力道十足,而後轉為中鋒,線條逐漸變細,展現出豐富的變化。
墨法分析:墨色濃淡枯濕變化自然,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。《紫金帖》中,墨色濃淡變化豐富,有的地方墨色濃重,沉穩厚實;有的地方則墨色清淡,輕盈飄逸。墨色的濃淡變化,不僅豐富了線條的表現力,也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。枯筆的運用,則增加了線條的質感和蒼勁之感。
例如,「金」字的最後一筆捺畫,墨色由濃轉淡,最後以枯筆收尾,展現出遒勁有力之感。
![]() 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 【圖2】乡石,力疾书数 |
章法分析:字距行距疏密有致,氣脈貫通,展現了米芾獨特的章法佈局。《紫金帖》的章法佈局,看似隨意揮灑,實則匠心獨運。字與字之間、行與行之間,既有連綿呼應,又有獨立之姿,疏密有致,錯落有致,展現了米芾高超的藝術掌控力。字的大小、欹正、疏密,都經過精心安排,使整幅作品氣脈貫通,渾然一體。 |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 【圖3】日也。吾不来,果不 |
![]() 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 【圖4】复用此石矣! |
![]() |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 【圖5】元章 |
《紫金帖》不僅是米芾個人的代表作,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瑰寶。它展現了宋代「尚意」書風的精髓,對後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學習《紫金帖》,不僅可以領略米芾高超的筆墨技巧,更可以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。 |
《紫金帖》以其精妙的筆法、豐富的墨法和獨特的章法,展現了米芾狂放不羈下的精湛技藝,是學習行書的絕佳範本。
希望透過本文的賞析,能讓更多人領略米芾書法的魅力,並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。
範例應用於文章末尾:
透過本文的賞析,希望能讓更多人領略米芾書法的魅力,以下提供一些相關資源,方便您延伸閱讀:
文章引用來源:
- 《中國書法史》(多個版本)
- 《歷代書法論文選》
- 《米芾書法全集》
- 維基百科:米芾、紫金帖條目
- •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