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

米芾行書《紫金帖》:狂放不羈下的精妙筆法|書法賞析與藝術解讀

米芾(1051-1107)字元章,號襄陽漫士、海岳外史,為北宋四大家之一,以其狂放不羈的書風獨樹一幟。其行書《紫金帖》,更是展現了他精妙的筆法和獨特的審美,是學習書法藝術的絕佳範本。本文將深入賞析《紫金帖》領略米芾筆墨世界的精髓。


米芾性格豪放不羈,人稱「米顛」,其書法亦如其人,縱橫揮灑,不拘一格。他主張「集古字」,博採眾長,融會貫通,形成獨特的「米字」風格。米芾的書法,尤以行書最為著名,筆法跳躍,墨色濃淡變化豐富,充滿了動感和生命力,是「尚意」書風的代表人物。

《紫金帖》又名《鄉石帖》,《紫金帖》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,此帖記錄了他與著名文人蘇轼的友誼,展現了他對書法的熱愛與對生活的感悟。米芾在此帖中提到自己新得一方紫金硯,並表達了對書法創作的熱情和快樂。


此帖用筆精妙,起筆多以側鋒切入,行筆迅疾,轉折處則圓轉流暢,展現出行雲流水般的動感。其線條或粗或細,或濃或淡,變化豐富,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美。章法上,字與字之間、行與行之間,既有連綿呼應,又有獨立之姿,疏密有致,錯落有致,展現了米芾高超的藝術造詣。


在《紫金帖》中,米芾描述了他對新得的紫金硯台的興奮和喜愛,以及與好友蘇東坡之間的情誼。具體情景包括:


  • 新得紫金硯:米芾在帖中提到自己新得到一方紫金硯,並表示因對這塊硯台的喜愛而連續書寫了數日,表達了他對書法創作的熱情。


  • 蘇東坡借硯:米芾提到蘇東坡曾借走他的紫金硯,並且在臨終前希望將其作為陪葬品。這一情節反映了兩人深厚的友誼以及對文房四寶的珍視。


  • 對硯台的珍惜:米芾在帖中表達了不願意讓這塊傳世之物與人的遺體同埋的想法,顯示出他對藝術品與生命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。

” 米芾《鄉石帖》又名《紫金帖》,尺寸28.2釐米×30.5釐米,台北故宮博物院藏。“

米芾《鄉石帖》又名《紫金帖》,尺寸28.2釐米×30.5釐米,台北故宮博物院藏。
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,又名《鄉石帖》,目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。此帖創作於米芾50歲時,是他的一則隨筆,記錄了他對新得紫金硯的喜悅和書法創作的熱情。



筆法分析:《紫金帖》用筆多變,正側鋒並用,提按頓挫明顯,展現了豐富的線條變化。起筆常以側鋒取勢,迅疾入筆,力透紙背,展現出果斷爽利的氣勢。行筆過程中,筆鋒或提或按,或輕或重,線條粗細變化自然,富於節奏感。轉折處則圓轉流暢,不見圭角,使線條之間氣脈貫通,渾然一體。

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【圖1】新得紫金右军



例如,「紫」字的首筆撇畫,即以側鋒切入,力道十足,而後轉為中鋒,線條逐漸變細,展現出豐富的變化。


墨法分析:墨色濃淡枯濕變化自然,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。《紫金帖》中,墨色濃淡變化豐富,有的地方墨色濃重,沉穩厚實;有的地方則墨色清淡,輕盈飄逸。墨色的濃淡變化,不僅豐富了線條的表現力,也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。枯筆的運用,則增加了線條的質感和蒼勁之感。


例如,「金」字的最後一筆捺畫,墨色由濃轉淡,最後以枯筆收尾,展現出遒勁有力之感。

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
【圖2】乡石,力疾书数

章法分析:字距行距疏密有致,氣脈貫通,展現了米芾獨特的章法佈局。《紫金帖》的章法佈局,看似隨意揮灑,實則匠心獨運。字與字之間、行與行之間,既有連綿呼應,又有獨立之姿,疏密有致,錯落有致,展現了米芾高超的藝術掌控力。字的大小、欹正、疏密,都經過精心安排,使整幅作品氣脈貫通,渾然一體。

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
【圖3】日也。吾不来,果不


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
【圖4】复用此石矣!


米芾的行書作品《紫金帖》放大欣賞
【圖5】元章



《紫金帖》不僅是米芾個人的代表作,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瑰寶。它展現了宋代「尚意」書風的精髓,對後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學習《紫金帖》,不僅可以領略米芾高超的筆墨技巧,更可以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
《紫金帖》以其精妙的筆法、豐富的墨法和獨特的章法,展現了米芾狂放不羈下的精湛技藝,是學習行書的絕佳範本。


希望透過本文的賞析,能讓更多人領略米芾書法的魅力,並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。



範例應用於文章末尾:

透過本文的賞析,希望能讓更多人領略米芾書法的魅力,以下提供一些相關資源,方便您延伸閱讀:

  • 想更系統地學習書法?不妨參考這些線上書法課程:點擊這裡
  • 尋找更多高清書法字帖?這裡有豐富的資源:點擊這裡
  • 與其他書法愛好者交流心得?歡迎加入我們的書法社群:點擊這裡



文章引用來源:

  • 《中國書法史》(多個版本)
  • 《歷代書法論文選》
  • 《米芾書法全集》
  • 維基百科:米芾、紫金帖條目
  • 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庫

Related Posts:

  • 較為少見的「草體蘭亭」智永和尚書法欣賞 明拓寶鴨齋蘭亭之智永草書本,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。外封題「蘭亭八十刻,智永」。上署「蘭亭詩敘,沙門智永書」,下款「紹興丙辰七月程邁模勒於南陵郡齋」。是較為少見的「草體蘭亭」。 智永草書《蘭亭序》,用筆秀潤圓勁,清俊流美,風神雋永,氣質和雅。不愧是王羲之傳人,既能嚴守王氏家法,又能繼… 閱讀更多
  • 王鐸唯一傳世的柳體楷書《延壽寺碑》 王鐸《擬山園帖》卷五收錄的楷書《延壽寺碑》,嘉禾金之俊撰,西雒王鐸書,書寫年代不詳應該是清朝,王鐸學柳的代表作。 無論運筆和結體,可稱得上為「神似」。此碑寫得瘦而不枯,緊而不密,勁健中透出淡雅和平的氣息,完全掌握了柳書的精髓。是王鐸唯一傳世的柳體楷書。 金之俊(15… 閱讀更多
  • 《宣示表》點畫遒勁樸茂,細細品味它的美!《宣示表》點畫遒勁樸茂,細細品味它的美! 宣示表,北京故宮博物院藏,著名小楷法帖,原為三國時魏鐘繇所書,真跡不傳於世。只有刻本,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,始見於宋《淳化閣帖》,共18行。後世閣帖、單本多有翻刻,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。 鍾繇《宣示表》楷書創始人的楷書&n… 閱讀更多
  • 黃自元《讀書樂》書法賞析:晚清「字聖」的楷書風範 前言 中國書法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。在眾多書法名家中,黃自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大師。他的楷書作品端莊嚴謹,筆力遒勁,深受世人推崇。本文將深入賞析書法家黃自元的代表作之一《讀書樂》,並簡要介紹其生平及藝術成就。 黃自元簡介 黃自元(1836-1916),字敬輿,號澹叟,湖南安化人… 閱讀更多
  • 清代女書家的書法修養▹簪花小楷,太美了! 曹貞秀(1762-1822)女,字墨琴,自署寫韻軒,安徽休寧人,僑居吳門,為曹銳女,王芑孫妻,無金粉之好,能繪事,書法鐘王,士林重之。 《列女圖冊》,24.8×16.8釐米,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。 #曹貞秀 簪花小楷 欣賞 ➊ #曹貞秀 簪花小楷 欣賞 ➋ … 閱讀更多